科學日報:新冠治愈率與當地人口的硒攝入量顯著相關
發布日期:2021-08-04 00:00:00
瀏覽量
:2172
發布日期:2021-08-04 00:00:00
2172
中國的疫情還在持續發酵,每天依舊有新增確診,經官方報道,此次引起大規模傳播的病毒毒株為德爾塔毒株。

德爾塔毒株目前是全球疫情流行的一個最主要的毒株。從此前相關的疫情來看,這個毒株有一些新的特點,它對身體的適應力增強,傳播速度比較快,病毒的載量比較高,治療時間比較長,也比較容易發展成為重癥。
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重癥醫學專家楊毅接受采訪時稱,目前這些病例中,絕大部分都接種過疫苗。
新冠發展至今,依舊沒有能百分百防御的措施,那么我們該如何避免傳染?
硒元素是人體必需的微量礦物質營養素,我們可以從日常食物中獲取,比如魚類、肉類及富硒大米、富硒小麥等各種谷物。當體內硒缺乏的時候,很容易導致人體免疫力的下降,威脅人類健康。目前已知有多種疾病與人體缺硒有關,如癌癥、心血管病、肝病、白內障、胰臟疾病、糖尿病、生殖系統疾病等。此前,《sienceDaily(科學日報)》曾經報道:薩里大學(University of Surrey)的Margaret Rayma教授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,研究探討了新型冠狀病毒COVID-19的治愈率與中國地區硒狀況之間的聯系。由于中國不同地區的人口對于硒元素的攝取量不盡相同,使人口體內硒含量差距懸殊。研究者通過200多例高患病數城市和40多例低患病數城市數據發現,硒含量高的地區的新冠肺炎患者康復的可能性更大。例如,湖北省恩施市的膳食硒攝入量極高,調查顯示其治愈率幾乎是湖北省其他所有城市的三倍平均水平。相比之下,在硒攝入量低的黑龍江省,新冠肺炎的死亡率達湖北以外省份的五倍平均死亡率。研究還發現在湖北以外的17個城市,冠狀病毒的治愈率與當地人口硒的攝入狀況顯著相關。布萊頓蘇塞克斯郡皇家醫院(Royal Sussex Country Hospital,Brighton)的營養醫學碩士Ramy Saad表示:“結合之前我們對硒和傳染病的相關研究可以肯定,這種相關性確實存在,因此,詳細評估硒在冠狀病毒肺炎診療中可能發揮的作用也是很有意義的,可以指導我們正在進行的公共衛生決策。”
Materials provided by University of Surrey. Original written by Natasha Meredith.Note: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.Margaret P Rayman, Ramy Saad, Kate Bennett, Ethan Will Taylor, Jinsong Zhang. Association between regional selenium status and reported outcome of COVID-19 cases in China.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, 2020;DOI:10.1093/ajcn/nqaa095此外,在中國科學網刊登的《免疫力不等于抵抗力-非典引出的營養學話題》一文中, 孫存普(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研究員)這樣描述硒:WHO 已宣布 SARS是一種突變的冠狀病毒,病毒的一個顯著特性是容易突變。其實冠狀病毒在動物體內廣泛存在,不會造成惡性危害,但冠狀病毒突變為SARS后,其攻擊性大大增強,造成流行。而硒對于阻止病毒突變有獨特作用。國際幾項最新研究說明,幾種感冒病毒在缺硒機體內產生了明顯突變,造成一輪又一輪新的流感。
病毒可使人體產生大量自由基,造成一系列連鎖反應,而硒的強大的清除自由基的作用,可打斷這一惡性循環,從而保護臟器不受侵害。現已證實,上個世紀60年代流行一時的克山病也是一種病毒造成的疾病,盡管當時并不清楚是由何種病毒引起,但通過補硒卻使這種流行病得以控制。